文化频道--广西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打开舞剧《莫问山海》的文化之匙

日期:2024年12月25日 12:20

“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这是康熙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中的一段记载,说的正是梧州出产的广西六堡茶。一百多年前,广西茶商通过连绵万里的航道,用茶船载着深山中的六堡茶一路南下,筑起一条连接山海的经贸之路。而今,广西舞台上,艺术家们用舞蹈再现这一勇往直前、向海而歌的不朽诗篇。12月19日至20日,大型舞剧《莫问山海》在南宁首演。这部以广西六堡茶百年来沿着茶船古道远销南洋的历史为背景创作的舞剧,通过跌宕起伏的肢体叙事,展现唯美浪漫的中式美学,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见证一段爱情传奇,感受海外游子跨越山海的深情眷恋。

小人物托出大情怀

幕布缓缓拉开,舞台灯光渐暗,一位老华侨的半生故事,从民国初期的六堡茶庄开始说起。茶庄老板的女儿心言留洋归来,遇到家中伙计阿华。阿华算账、经营、制茶、泡茶样样精通,深深吸引了心言,两个年轻人在采茶、制茶的朝夕相处中相爱。可是,阶层差异的鸿沟、时代洪流的裹挟,让他们情路坎坷。为了成就事业,小伙计决意远赴南洋打拼,在艰难困苦中对故土、亲人、爱人的深切思念成为他情感世界的支撑。凭着“顶硬上”(粤语口头禅,意为“拼命干”)的精神,小伙计终于让六堡茶在南洋声名鹊起。在他衣锦还乡之时,却因战乱与恋人咫尺天涯……

男女主角初遇的情节。

旋律的起伏与音乐的变化,引导着舞蹈的情感走向;舞蹈通过身体动态语言,对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进行视觉呈现。二者的深度融合,让一幕幕场景触动观众。人们跟随着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动作,走进了《莫问山海》的故事里。从留洋归来的初遇钟情,到远赴南洋的遥相守望,再到暮年回忆里的魂萦梦绕,剧情层层递进,直击人心。舞剧演绎的不仅是一段儿女情长,更是背后承载的沧桑历史,映射出平凡人在时代浪潮下的不屈与拼搏。

“这部剧就是用一个老华侨的回忆把大家勾连起来,传递了乡愁、家国情怀,是一部小人物大格局的戏。”说到创作理念,总编导张弋表示,作品以小人物视角洞悉世事沉浮、反映沧海桑田,深情演绎一段跨越山海的传奇爱情,生动讲述华侨同胞对故土深深的爱恋,为观众奏响一曲向海图强的赞歌,也为世界献上一张中华文化名片。

舞蹈中体现出的浓郁南洋风情。

现代风格民族审美

舞台上均匀的光色铺满,高亮度的灯光蕴藏着淡淡的色彩,把背景画幕和地面照得透亮。舞者在几何形状的舞台空间不断跳转,画面的展现如梦境般美妙,让人们获得了比真实世界更加强烈的视觉感受。

“我们要做市场的商品,艺术的精品,追求的就是好看、好听、好玩、好感人的品质。”张弋说。作为一部具有浓厚广西民族特色的剧作,一开始,《莫问山海》的主创团队就在创作上追求现代风与民族风融合,希望能够通过艺术创新,打破对传统民族审美的刻板印象,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领略具有现代风格的民族审美。因此,该剧追求“既要是民族的,也要是现代的”创作理念,大胆突破,删繁就简。从最初构思创作,到数十稿推翻,再到最后重塑呈现,主创团队深入研究民国时期的时尚风格以及岭南、南洋的地域特点,凝聚两地文化要素,取民族之魂融入现代审美之中,进一步链接传统民族风格与现代表达,打造更符合当下观众审美的视听体验。

画面色彩明亮。

在视觉塑造上,团队用大写意手法将两地的“多彩”寄蕴于形,几笔干净而洗练的色彩,已然勾勒出基本的空间样态。而高明度的色调组合,赋予了舞台空间轻盈活泼的视觉印象。在故事创作及场景构建中,以小人物的命运轨迹投射时代的浮沉,从茶山到南洋交织纯真的爱与燃情的奋斗,场景丰富且留有想象空间。在舞蹈编排上,该剧将现代舞的先锋、古典舞的典雅与民族民间舞的质朴巧妙融合,使民族之美与现代之美跃然于舞台之上。音乐的创作运用上,作者在空间上去除了一些相对传统的配器,使用声场营造舞台氛围,中间加入天琴、独弦琴等广西特色乐器,为舞剧增添浓厚的民族氛围。

观剧过半,已经有观众开始感叹:“这次的舞剧,跟以往看的大不一样。”

中式浪漫唯美动人

上半场,八桂民族风情浓郁芬芳,“制茶舞”“采茶舞”等舞段,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茶韵串起男女主角的相识与相知;下半场,南洋音调渐显,异域风情骤起,“海上搏击舞”“海浪翻腾舞”等意象化的表演,开启了主角宿命的风云变幻。优秀的舞者们将音乐中的抽象情感进行具象化,为观众呈现出一段段关于青春爱情和奋斗成长的视觉叙事。无论是肢体触碰,还是眼神交流,以及多次出现的双人托举、环绕等动作,用以表现初恋的羞涩与悸动,刻画青春期的微妙情感;而大幅度的肢体伸展与跳跃、身体的倒地与爬起,则表达了主角的痛苦与释怀,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自我成长。表演紧扣“缘于山海——情定山海——跨越山海——相望山海——融入山海——莫问山海”这一主线,在六堡茶韵中,呈现了唯美动人、娓娓道来的中式浪漫。

男女主角的双人舞唯美动人。

在剧中饰演男主角阿华的,是近年来因舞剧《咏春》强势出圈的舞蹈演员常宏基。褪去“叶师傅”的黑色长衫,来到广西的常宏基“摇身一变”成了六堡茶庄的伙计。从在小镇上认真经营茶庄,到搏击出海南下经商,常宏基将一位华侨的奋斗成长倾情演绎。“参演《莫问山海》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和以往演出不同的感觉,非常热血、非常积极,内心始终有着一种向上的力量。”首演结束当晚,常宏基对自己饰演的角色做了个总结:“我觉得阿华和我本人很像,只要内心有想法,就一定会努力去追求和实现,就像剧中的那句粤语台词:‘顶硬上。’”

女主角心言的饰演者周芯羽坦言,出演《莫问山海》,让她对广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她跟着采风团队重走茶船古道,还站在码头的大榕树下喝了广西六堡茶:“我来到广西喝的第一口茶就是六堡茶,很好喝,希望《莫问山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六堡茶,了解广西文化。”

民族画卷余韵悠长

舞台上,六堡茶庄的大门,就像是一个时空的隧道,每当阿华穿越这扇门时,他就从一个时空跳转到另一个时空。这种时空的穿越不仅增强了剧情的戏剧性,也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剧终之时,灯光亮起,人们回到现实,仍感余韵悠长。

走出剧场的观众黄洁依然沉浸在剧情中:“炒茶舞与海上拼搏的舞段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场面震撼。男主拼命拯救即将逝去的女主那段情节,给了我一种梦碎的感觉。最后暮年男主看着年轻的自己与女主相拥的画面,让我联想到了梁祝化蝶与庄生晓梦的中式浪漫美感。”观众杨昶对剧目赞不绝口:“这部剧无论是剧情的编排还是舞美、灯光、舞蹈、音乐的展现都非常美,这种美是目前舞剧市场上少见的美,作为一部承载岭南文化的舞剧,作品的视听体验很有民族和地域特色,辨识度很高,对我们广西的观众有着特殊意义。”

海上搏击的片段。

“剧中对历史的复现,恰似一把深邃的文化之匙,解锁历史与民族命运的密码。阿华毅然出海,恰似百年间无数华侨为求生计、谋发展奔赴异乡的果敢缩影,他怀揣‘但行己路,莫问山海’的信念,在南洋扎根,也是华侨坚韧精神的鲜活映照。茶山与南洋的空间对置,不仅是地理跨越,更是文化碰撞、心灵蜕变的舞台,诉说着游子对根的眷恋、对新世界的闯荡以及对心中挚爱的思念,深刻诠释出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挣扎与奋进。”一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罗丽如是说。

以六堡镇为起点的茶船古道,是一条跨越山海的贸易之路、文化之路,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古道今行,在《莫问山海》的舞台上,民族交融绵延不断,文化交流继往开来。

(本文图片均由记者邹财麟拍摄)

秦雯

广西云-广西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更多焦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