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夏”展现传统服饰之美
原标题:“非遗之夏”展现传统服饰之美
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非遗体验营
在这个多彩的“非遗之夏”,让我们全方位感受壮乡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8月11日从广西民族博物馆获悉,该馆在8月上旬推出的“非遗之夏”服饰之美非遗体验营,引领青少年观众跟随民俗专家走进民族文化的精彩世界,增长见识,欢度暑假。
小营员们首先要深度阅读《营员必备——非遗小知识》手册,然后跟随全区十佳讲解员开始非遗体验之旅。在“霓裳羽衣展厅探秘”环节,大家一起感受壮族、回族、毛南族等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服饰特色,为厚重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所迷醉。进入“布料初体验”非遗小课堂后,大家在民俗专家指导下,与传统布料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在显微镜头下,布料纤维形状各异,令人惊奇不已。小营员们还学习了非遗项目——彩调剧中的转手帕,这一传统技艺看似简单,练起来很费劲,许多小营员学了好久才勉强将手帕转了起来。
在“拼拼绣绣”环节,小营员们跟着壮族布贴绣技艺传承人黄碧瑜学习拼布与刺绣。黄老师的拼布刺绣技艺是向妈妈学来的,制作过拼布被子、拼布床单、拼布服饰、拼布背包、拼布毛毯、拼布玩偶等,还带着拼布作品远赴美国展示。她受到赞赏时,总想起家中的母亲,因为这是母亲赋予她的最珍贵的礼物。现在,黄老师正致力于将这份传统手艺传给新一代,她用五彩布料拼贴成具有壮族特色的干栏建筑图案,令小营员们惊叹不已。在讲授过后的体验环节,小营员们细心地向黄老师学习剪图案、贴布、锁边,传统的文化和技艺在这样的心手相传中得到传承,生生不息。
在“我是印染小能手”环节,小营员们不但学习了印染技艺,还利用棉线、橡皮筋、木夹、筷子等工具,体验了新技能——扎染。在“温暖记忆——壮族花背带纹样设计”环节,展示了许多传统背带,上面绣有许多神秘的花纹,代表了壮族人民希望古老的神明——花婆保佑宝宝健康成长的愿望。小营员们动手设计了自己喜爱的花背带纹样,把最美的愿望融合在其中。在“服饰整理我能行”环节,小营员们学习服饰类文物的清理、入库过程,体验博物馆日常工作。在最后的“民族服饰制作大比拼”和“民族走秀”中,小营员们团结协作,用聪明才智和刚学会的民族服饰知识设计制作自己的服饰作品,并走上T台,展示设计成果,展现真我风采。
此次体验营活动是广西民族博物馆首次将少儿体验活动引进馆内进行,目的是让体验者能走进博物馆体验馆内生活,并学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项目。这是一场非常充实的非遗文化之旅,小营员们在这里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迈出了对广西非遗文化探索的第一步。(记者:云亦云 )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