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广西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

生态原产地品牌助力精准扶贫

日期:2017年06月19日 17:11

融水苗族自治县申报的“山源大苗山灵芝”、“大城融水黑香猪”、“笙鼓之乡融水红茶”、“笙鼓之乡融水绿茶”、“贝林融水糯米柚”、“融水香杉地板”、“巾英苗寨凤花鸡”、“苗山金边禾花鲤”等8个产品及示范区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有387个产品21个品类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有22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其中广西有24个产品、2个示范区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山源大苗山灵芝

大城融水黑香猪
 
 

笙鼓之乡融水红茶、绿茶
 
 


贝林融水糯米柚
 
 

融水香杉地板
 
 


 巾英苗寨凤花鸡
 
 


 苗山金边禾花鲤
 
 

广西检验检疫局生态原产地保护专家介绍,生态原产地是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的国家品牌,在生态优势地区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有利于从供给侧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从需求侧升级绿色消费,提升外向型经济,促进具有生态优势的欠发达地区的商贸流通,实现特色产业的精准扶贫。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为配合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国外生态标签和中国地理标志保护经验,创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识别性标记权)的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制度。
    生态原产地产品,其在生命周期中均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在国外也称为生态标签(生态标志)产品。产品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后,价格往往比保护前增加20%-30%的溢价。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及示范区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和载体,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及示范区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手,通过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培育优质生态产品,有助于破解近年来出口产品遭遇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难题,促进对外贸易转型、自主品牌发展和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及示范区建设突出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消除贫困相结合的价值取向,是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欠发达地区往往对自然资源依存度高,对自然资源依赖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解决贫困问题是要先理顺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态原产地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脱贫,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目标,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问题的契入点,也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众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着力点。
    目前,广西仍然有54个贫困县5000个贫困村453万农村贫困人口,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及示范区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依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用生态原产地品牌溢价获取高于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之路。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2015年,该县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及示范区建设,减少了贫困人口1.72万。广西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生态原产地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生态扶贫相结合的‘融水模式’”,实现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的有效局面。

★ 此文为广告信息

黄玲娜

广西新闻网文化频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更多焦点图片